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2 / 2)


  陈母见儿子生气,只好闭嘴不言。

  陈继昌弄瓦之喜,原本应是春风拂面。可谁成想,第二日,小四就在书院看到挂着浓重黑眼圈的陈继昌。

  一问才知,陈娘子身体羸弱,连床都下不了,根本带不了孩子。陈母嫌弃是个孙女,不肯搭手。陈娘子跟夫君商量,想从娘家借两个婆子过来使唤。可谁知陈母一听这话,死活不同意,说是陈娘子既然已经嫁进陈家,就要守着陈家的规矩。

  陈继昌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终熬不过母亲,打消这个念头。

  半夜孩子哭闹,他只好自己爬起来哄。

  陈母听到动静,瞧见了,将陈娘子好一通大骂。

  陈继昌帮着陈娘子说话,陈母却觉得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坐在地上撒泼打滚,街坊四邻连觉也不睡,拍门劝架。

  陈母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竟打开房门,请街坊四邻进来评理。这些人平日跟陈娘子也不熟,又常听陈母抱怨儿媳不孝。便纷纷指责陈娘子不贤惠,不敬婆母等等。

  陈继昌却是个明事理的人,娘子是富商家的千金小姐,嫁进陈家后,母亲不喜她带那么多仆从,她便将奴仆遣散,亲自为他洗衣做饭,处处周到。

  他也不知母亲为何一直刁难他娘子。

  往日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他叫娘子忍忍便是。可娘子现在躺在床上,半点错都没犯。母亲却联合外人指责娘子,太让人心寒了。

  待陈继昌应付完这些邻里,天光已经大亮,他整个人疲惫不堪。

  到了书院,一夜未睡的他竟在课堂上打瞌睡。虽然先生言语上没有苛责,却也有些不满。

  吃饭时,小四也带了几分情绪在脸上,向家中唯一长辈请教。

  可谁知林云舒开口就是让他不要管这事。

  小四满脸疑惑看着母亲。

  林云舒慢条斯理解释,“陈母早年守寡,独自抚养陈继昌长大,对陈继昌看得极重。因为陈娘子娘家有钱,陈继昌科考都指着陈娘子的嫁妆,陈母在陈娘子面前抬不起头来,陈继昌又偏疼陈娘子,她心里才会更加不喜陈娘子。她们之间的矛盾,不是劝几句就能解决的。”

  她年少时有一个很好的闺蜜。同学五年,她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写作业。什么事都要在一起,要好的就像亲姐妹。

  可是自打闺蜜恋爱了,交了个混混男友,整日不学好,打扮媚俗,举止更是粗鲁。她劝了很多次,闺蜜都不听。后来甚至责怪自己,管得太多。

  她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密的姐妹一步步走入深渊,辍学,堕胎,被绿,当街跟插足者扭打在一块,最后凭借那还算年轻的脸蛋嫁给了对方,以为自己战胜了别人,却不自知已堕入更深的深渊。

  她最后一次见到闺蜜是在产房,她是接生医生,闺蜜挺着大肚子,满身伤痕,明明才三十岁的脸却苍老得不像话。在产房中疼了两天两夜,男人一次都没出现,连个电话都没打过,还是闺蜜的母亲心疼女儿,前来照顾。

  闺蜜拉着她的手,羞愧难当,跟她诚心道歉。

  只是那又有什么用呢?她们的友情已经死了。而对方的人生也已经毁了。

  因为这个闺蜜,林云舒不再单纯,在跟人深交之前,首先判断对方值不值得深交。

  性子不好,太过脑残,麻烦缠身,事非冗杂的人,只能是泛泛之交。知心朋友必定要人品好,事非少,为人又清醒的姑娘才行。

  说她自私也好,绝情也罢。她只是怕了。她恨极了那种任她使遍全身力气也拉不回对方的无力与挫败感。

  她不想小四走她的老路。

  但偏偏小四极为看中陈继昌这个朋友。虽说有先生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可先生有那么多学生,如果每次遇到问题都去问,那还不把先生累死。每次他碰到不会的问题,都是先问同学。而陈继昌就是成绩最好的,为人也和善。眼见好友被家事所累,他也跟着着急,“娘,就没有别的法子吗?陈婶子也只是太疼陈兄这个儿子。她也没有什么大错啊。”

  林云舒对陈继昌不了解,但是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少有男人能处理好。

  她前世唯一谈过的男友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自然不存在婆媳关系,她根本不懂这些。

  小四不死心,求了好久,她心一软就出了个不是法子的法子,“转移她注意力。比如说改嫁或是找到可以依托的事情来做。”

  只是她怎么看陈母都不像事业心很强的妇人,她的肩膀太柔弱了。早年,还是靠陈父留下的家财以及族里帮衬才将一双儿女养大。要是靠她自己,估计只有改嫁一条路可走。

  小四听出母亲话里的潜台词,抚了抚额,面色古怪,“娘,这不太好吧?”

  这不是给自己老子戴绿帽吗?这可是大不孝啊。

  林云舒晓得他的意思,弹了他一个脑蹦子,满脸无辜,“又不是让陈继昌本人提出,他可以让旁人出面啊。我瞧着她那样巴着儿子,说不定就是太寂寞了。让她有个人陪着,也是件好事。”

  小四总觉得这事不太靠谱,可母亲到底经的事比他多,现在陈兄因为母亲胡搅蛮缠搅得家宅不宁,书根本就读不下去,长此以往,他恐怕中不了举了。那就太可惜了。

  “如果陈继昌不同意,你别再管这事。”林云舒语气带着浓浓的警告。

  小四点头答应。

  第33章

  小四跟陆文放商量几天,两人一合计,约陈继昌出来商谈。

  陈继昌如约前来,三人在雅间里,桌面摆满了酒菜。

  酒过三巡,陆文放先开口,将自己的心事脱口而出,“自打我考上了秀才,嫡母越发为难我姨娘了。”

  陈继昌给他斟酒,宽慰他,“你要做了官,可以接你姨娘到外地,也不必叫她日日在你嫡母面前小心侍奉。”

  陆文放现在只是秀才,话语权到底还是低了一点。若是当了官,陆老爷哪怕为了儿子,也会出面阻止。

  陆文放点头,“正努力着呢。”

  小四故作天真,好奇问道,“如果让你选,你是想当陆家庶子还是像我和陈兄这样普通人家?”

  陆家是西风县数一数二的富户,颇有家资,但陆文放却是庶子,在家中并不受重视,要不然也不至到了十岁才开蒙。

  陈继昌冲小四使眼色,怎么能问这么失礼的问题呢?这不是往陆贤弟心口扎刀子吗?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