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2节(1 / 2)





  一天考完,看到一个个都不安分的人,刘元手下的人七嘴八舌的说着事,其实就是在看笑话,从来没有看到过贵族重臣们笑话的人,此时难得一见,自是笑起来极是不客气的。

  “你们都差不多行了,让人听见过了。”刘元倒是没说什么,琼容走了进来,让他们都收敛点。

  除了刘元之外最可怕的就是琼容,琼容出言,一个个都变得老实极了,刘元道:“祸从口出,你们是不记得这话了?”

  虽是询问的意思,但是一个个都明白刘元说出这番话来意味着什么。

  开玩笑也得有度,若是他们不懂得把握这个度,就怪不得刘元手下无情了。

  “奴婢知罪。”也是刘元让他们过得太逍遥了,没有责问也没有质疑,倒是让他们生了骄傲的心理,以为身后靠着刘元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先生此来为何?”琼容并不是监考官,但是琼容进来,也没人敢拦着。当然了,搜查也是必要的,如刘元就算进来也得搜查,更何况旁人。

  总之有刘元以身作则,不管心中有多少腹诽的人,都不敢表露出来。

  论权贵无人能及刘元,论身份也无人能及刘元。

  不想承认刘元就是贫民出身,架不住人家现在成了大汉的皇帝的姐姐,大汉的长公主,如此的身份,当今天下谁敢跟她比家势。

  持权而自重,让人检查的时候一视同仁,谁敢要求自己例外,进考场的时候不需要搜查?

  “陛下是不是?”琼容也是问得直接,刘元倒是显得惊讶地看向琼容,“先生怎么知道?”

  “方才太后派人往公主府来,道是陛下不见了,还说……”话与刘元轻声说来,要不是吕雉派人出宫来查看,他们都不知道刘盈怎么回事,因而此刻与刘元细细地说来。

  刘元点了点头,“你去与母后说,陛下在我这儿,让她放心。”

  暗暗骂了刘盈一句办事不靠谱,怎么不把话说清楚,人都出来了,考题的事为了让自己与其他学子一样公平,刘盈并不过问,还不许任何人告诉他,就为了来这儿,只为看看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让刘元费心教导那么多年,到底行不行。

  琼容摇了摇头,十分无奈地道:“我们这位陛下啊。”

  “我只想知道陛下的身体如何?”刘元提起她最在意的事。琼容幽幽地答道:“可以让陛下宠幸佳人。”

  ……虽然刘元不是这个意思,但是琼容那么说了,刘元道:“陛下没问?”

  “前两天问了,因而听太后提起陛下已经准备挑人了。”琼容回答,刘元能说什么,她是低估了刘盈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的心。

  不过,要是他这试考得不怎么样,会如何?

  怀着这个念头,刘元在第二天考试的时候开始巡视考场,都是见过刘元的人,再见着刘元的时候都惊住了,害怕是怕,却不敢多言,反而低头赶紧的写。

  路过某位将自己唇边贴上胡子的人,看到刘元的时候讨好的笑了笑,可刘元不吃他那一套,只是走了过去,直接看起他的卷子来。

  某人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尤其听到刘元轻轻的一笑,好想将卷子揉了重写,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了。”像是知道他想做什么,有人已经开口提醒了他,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还是死心了,就这么着吧。

  扮老的刘盈想哭,他要是榜上无名,打着吕盈的旗号,将来他是不是得很惨?

  刘元看得差不多了,果断地走人,刘盈低头看着自己的卷子,阅卷的人里必有刘元,而且极有可能在最后。

  算了算了,他写都写了还怕人看?必须把题写完了,他就等着亲姐的批注好让他知道自己写得差在哪里。

  第二天考的是君臣,何为君,何为臣,就这样一道题,考了一天。第三天好像就简单多了,考的是天文地理,四季农时,好像很简单啊。

  可是前面的难题吓得他们太重,哪怕看着简单的问题,都让人忍不住的阴谋论。

  三天才完了,从学宫出来,一群人兴奋地大叫,好似死里逃生一般的喜悦。

  引得四下的人都莫名,考试结束了。

  西城的生意也准备起来了,考生们才出来,立刻传出了一阵阵的叫卖声,勾得嘴馋的人口水都出来了,丢下的心中的不快,利落的往吃食摊去。

  批卷阅卷大抵五日,然后刘盈终于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卷子,不用说,榜上无名,刘盈似不经意地拿出这份卷子,“此子如何?”

  “不如何,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让这样的人做了官,只会给天下带来灾祸,绝无幸事。”话出自一个尖酸的人之口。

  吕盈,沛县人,父已故,老母在家,家中只有一兄一姐,一看就知道是寒门出身,沛县出来的人,就数刘家的人最可恶了,恨极了刘家的人,连带着所谓的沛县人,也别让人有出头的机会。

  刘盈叫人评得一无是处,头都快低到地底下了。

  还是刘元唤了一声陛下,刘盈一下子惊醒过来,想着他的身份就刘元一个人知道。笑话,反正亲姐什么样子没见他,所谓的笑话是不是笑话,各人的看法。

  不管是他当太子的时候还是现在当了皇帝,不管他实际有多少的本事,旁人总是奉承他的,真正的去参加考试他才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

  真按他们说的那样,他要是去当先生,教出来的弟子都跟他一样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对大汉无利?

  心下一塞,当先生好像也不是随便能当的,当不好误人子弟,那比害人还要罪过过大。

  “前十的名次在此,请陛下过目。”还是王陵岔开话题,直接说起正事,刘盈立刻拿过他们送上来的文章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刘盈更想把自己的卷子拿回来撕了。

  “此次臣以为可取之士为六十五人。”前十的给皇帝看了,还有其他的,全都将名单给刘盈递上去,刘盈接过来看了看,每一份都如同北境的阅卷方式,都有批注,每一份指注还都有名有姓,刘盈反而觉得批注比本身的文章要精彩。

  “陛下,你要看的是文章,不是批注。批注都是朝中重臣写的,自然有本事,可是现在我们取的是新才。”

  刘元一眼就看到刘盈看的是什么,“陛下看完也在心中想想人,再看批注,自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刘元让刘盈学习之意,刘盈听出来了,他是看到了好的批注,以为看着这些批注,学习这些批注足以,却忘了批注的存在是因为文章,连原文都没看却急于学习所谓的批注,他是本末倒置了。

  叫刘元一提醒,刘盈看得分外认真,下面的臣子都不敢再作声,还是让刘盈专心地看吧。文章看完了,刘盈也同样在学习,知他人之所长,知己之所短,扬长避短,输得也会心服口服。

  “所取之士就按诸卿共议而决之。另外,按北境的规矩,将所有考生的卷子全都张贴在学宫外,让天下人都看看,大汉的所取之士皆公平公正,非以家世而取,而以才能而决。”

  “诺。”无人敢不应,怎么说也是他们辛辛苦苦才办好的差事,刘盈满意证明他们的差事办得不错。

  “阿姐。”众人得令便准备退下去,刘元也准备走的,结果刘盈轻唤一声,刘元便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