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第35节(2 / 2)


  折青站在门外,听着里面孙香在跟人说课,心里欢喜极了。

  真好啊——这要是让她自己研究什么杠杆,她可能头发都要白掉。

  户部尚书带着她继续往前面走去——这是新建的商业部,是归属在户部下面的,跟之前工部的研究院一般,是隶属于她,特殊的存在,任命了孙香为部长。

  府衙也是新建的,单独一个地方空出来,就在户部的旁边,折青今天就是来看府衙的,她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嘴巴也没停,一心三用,嘱咐莫大人道:“莫大人,今年冬日来临之前,禹国万民钱庄必须要建起来。”

  莫大人点头,赶忙哎了一声,道:“下官明白,犬子如今跟着孙大人,已经学有所成,回家跟下官说过,这朝廷啊,一定要严格的管辖住私立的钱庄,使他们有详细的规范,朝廷才好利用……利用这个货币政策等,来管控禹国的经济。”

  他说的磕磕巴巴,折青等他说完,点头,知道他一知半解,也不多问,她只简单的解释道:“到时候,万民钱庄会有一项贷款的业务,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从建钱庄开始,就一定要将本殿写给你的细节严格把控。”

  莫大人点头,“臣遵旨。”

  等折青走了,他又有点乐滋滋的。

  他想的很好——商部将来是他儿子负责,自然是好的。

  不过,刚刚他提儿子,殿下都没反应,是不是殿下已经喜新厌旧了?如今,各州都给殿下送美男……嗯,回家就提醒下儿子,不要总沉迷于学习,也要跟殿下多相处相处。

  要是折青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定然会再给莫大人加点事情做。

  ——这就是闲的。

  她可没时间闲,又马不停蹄的回去询问京都师范学院的事情。

  报名的人倒是很多,折青还亲自见了几个人,跟他们说过几句话,然后便感慨,每个时代,都有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

  桃李满天下,正是他们所求。

  九月份就可以开学了,报名的比她想的多了很多,她想的是七八百,但是最后选定的时候,人数到了一千左右。她就直接将教室和宿舍挪到郊外去了。

  京都如今更加寸土寸金,就是京郊也涨价了,她用的是皇家的别院,皇家……嗯,也没什么人了,于是这个宅子就一直空着,正好拆拆建建,做成宿舍和教室。

  这个举动,又给她赚了一笔名声,如今,说到她,有些老人家都能跪下来,走在街上,四处皆能听见夸她的人。

  且她还发现,如今京都的人,可都“热情”的很。她不过是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还没摔下去,就被小侍女扶住了,但周边两个人却急忙过来投以关怀。

  “天爷,这位姑娘,您没事吧?”,一个看起来是商户的人对她道:“没出什么事情吧?”

  另外一个也道:“这附近就是万民医馆,我们送你过去看看?”

  他们两个人也不是如此好心,这不是前日里听了说书先生说的故事,说是某商户在大街上帮助了一个摔了老头,谁知老头子是某某大官,为了表示感谢,转头就给这位商户拉了关系。

  这位姑娘虽然戴着面纱,但是周身气度可见,一定是非富即贵。这么好的机会送上来,绝对不能错过。

  折青就被他们的热情吓一跳,然后忙拒绝回宫,回宫之后,将事情说与禹皇听,还道:“民风朴素啊——还挺单纯。”

  禹皇啧了一声,没再说话,而是拿起一本话本道:“你走吧,朕要看话本了。”

  折青一看,赫然就是:商户子进京遭嫌弃,救老翁得助遇贵人。

  折青:“……”

  她家父皇竟然喜欢这样的话本?

  禹皇专心看话本,她就只能离开,马上就要到上床休息的时间了,禹皇睡前如今习惯性的看一看话本解除一天的乏累,而她呢,还要回去躺在床上继续查资料。

  查的是海盐和茶,以及船。

  这是她给徐州制定的发展方向。徐州东南方是临海的,其他的地方接壤鲁国。在跟鲁国接壤的地方,十分适合种植茶叶。

  茶叶啊——必须给提上日程。

  于是,等她打着哈欠睡觉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折青迷迷糊糊的睡过去,睡前只有一个想法:她上辈子总觉得自己是努力的,但是上辈子的自己,要是能遇见这辈子的自己,想来也是要羞愧而死的。

  有这辈子的努力,她绝对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

  跟她一样有考高学府梦想的学子实在是太多了。

  洪洞西,一年前主动从翰林院递出辞呈,回老家云州教书,如今,又被召回京都做师范学院的院长。他路过京郊,见天色已晚,便准备在京郊外住一晚。

  一年不见,京郊已经变了模样。比如,之前空旷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旅舍。听闻这里的地价已经涨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反正以他的俸禄,是买不起的。

  洪洞西自然也是没银子的——他的俸禄时常被用来接济学生。于是摸摸身上的钱袋子,好不容易找到一间便宜的旅馆,却发现此时时辰虽然已经很晚,但是读书声却声声入耳。

  他进旅舍的时候,客栈的大堂里有很多书生讨论着什么题目,然后见了他进来,都愣了愣,想来也没想过,还有人住进这家客栈。

  他们这间客栈,说是客栈,其实算是短租的民宿。因为位置偏僻,掌柜的干脆以较低的价格,长期租给这些读书人——因为京都里面他们住不起,住远了,又怕出了什么政策自己不知道,于是只能住在京郊。

  他们都是来赶考京都师范学院和技术学院的人,大家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顾,平日里一起读书,倒是也自得其乐。

  不过,这家旅店已经很久没进过客了,因为房间也只剩下一间柴房,刚刚那客人,定然是住柴房的。

  柴房潮湿,见刚刚那人的模样,年纪也不少了,大概在四十岁……不过,这个年纪还想着考进学院,也实属不易。

  便有人问掌柜,“他住柴房,住多久?”

  是一时困难还是怎么的,有人还想跟他合租——毕竟屋子里,还能打个地铺,两人合摊,能少一点是一点。

  掌柜的笑道:“只住一晚,应该是城门关了进不去,只好投店了。”

  想来也是穷鬼,不然投店投到他家的柴房来了。

  便也不去管,只吩咐店小二送去热水和馒头,算得上良心商家了。

  洪洞西很感动——毕竟热水和馒头都是免费的。他吃完馒头,听见外面郎朗读书声,也睡不着,走出来,便又让一群人尴尬了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