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皇太女后搞基建第147节(1 / 2)





  小姑娘看了看他,道:“我师父姓裘,你别动,我还要给你清理伤口,我只学了点皮毛,你的伤太重了,还需要我师父给你治才行,不过我师父说了,你们这些兵,都是刀伤,用这种药粉涂抹最好了。”

  晋兵常年作战,看得出这是禹医最喜欢用的什么“愈骨粉”,大概知道她师父是什么人了。他看看外面,是山,大概知道自己被这小姑娘藏了起来,但是这地方离战场也不远。

  他心里大概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了,叹气一声,不去想这个,反而问小姑娘,“你一个晋人,怎么做了禹医的徒弟?”

  问完又后悔。

  他想,她的爹娘必定是死了,然后留下她一个人,被禹医捡到,禹医心善,收了她做弟子。

  但是,小姑娘却说出了一番不同的说辞。

  “我离家出走了,遇见了师父,师父见我可怜,便收了我做徒弟。”

  晋兵便忍不住问,“兵荒马乱的,再跟家里闹矛盾,也不该离家出走,家里人该担心了。”

  小姑娘倒是无所谓了,她道了一句:“……去年大旱,家中的粮食都给弟弟和阿爹吃了,三个妹妹都饿死了。”

  她低着头,开始烧火,“我好不容易活下来,觉得自己比妹妹们幸运,更加努力的活着,帮着阿爹阿娘带弟弟,自己不吃,也要给他们吃。但是,今年春,郑将军的兵便宜卖红薯,阿娘买了来,藏在地窖里,但忘记了上锁,我给阿爹阿娘送饭的时候,小弟偷吃了红薯,活活撑死了。”

  晋兵听的心里一沉。

  小姑娘将水提起,倒在了水杯里,抱在怀里,道:“于是阿娘就说是我害死弟弟的,我有些委屈,就跑了出来。”

  “我刚开始出来的那天,也害怕,想回去,可是我后来仔细想了想,我走的时候,其实阿娘阿爹正在屋中看着我呢,他们希望我走。”

  走了一个,便能活下来更多的人。

  刚开始也苦,但是还好,她遇见了师父。要死的时候,是师父背着她一步步的走出了山里,到了城池里,给了她一个窝窝头吃。

  可真好吃啊。

  她笑起来,“后来师父想把我送人,送去行商的好友那里,我不肯,我想跟着师父,没办法,师父就想带着我回一趟禹国,将我送到家里人那里养,可是还没送回禹国呢,燕兵就打来了。”

  “你几月出走的?”晋兵问。

  小姑娘:“三月。”

  燕兵是六月份来的。

  所以,她自己一个人,走了三个月。

  晋兵就突然理解她口中的“回禹国”了。

  她想来,已经将禹国当做家了。

  两人说了一会话,便也相顾无言,晋兵觉得太沉默了,反而自己里有一堆话要说。

  他想说说自己的家,但是后来想了想,他家里,其实死的,也最先是姐妹,后来养大了他,却又来了战场。

  他这话,跟小姑娘是说不得了,于是又闭了嘴,两人一起呆到了天亮。

  小姑娘问他:“我要去找师父了,你要去哪里?”

  晋兵就微微笑着道:“我也要去找我的师父了。”

  小姑娘不是很能理解,她毕竟还是个孩子。但是等第二天,她跟师父回合,跟着师父去下一战场的时候,就见着了躺在地上熟悉的身影。

  师父问她:“怎么了?”

  小姑娘就道了一句:“师父,我昨天刚救的他。”

  但是他今天就死了。

  她师父就叹气一声,“咱们为医者,能救活太平盛世的狗,救不活战火纷飞之下的兵。”

  只要战争依旧在,他们就会一直战斗,直到死,直到世道安平。

  ……

  禹国,七月中旬。

  六月末考试完毕,七月中旬的时候,便要开始放榜单了。

  无数的人天不亮就等在放榜单的地方,带着一种朝圣般的人心,静静等待着榜单来临。

  “你家小子倒是好,成绩一直都好,我家的就不行了,哎,你说说,要是没考上,还要不要复读一年?”

  “那肯定要复读啊,咱们的基础本来就差,考不上难道就是不聪明吗?定然不是的,只是因为读书晚罢了。”

  如此一说,众人都觉得有道理。

  ——没人觉得自家的孩子差,这个理由是站得住跟脚的。

  所以便开始有人问:“怎么去复读呢?”

  这也是第一次大型考试,大家都没有经验。于是便有人趁机道:“听说小学是不收了,你们可以去朝廷专门创办的复读学校,复读一年,专门集中讲解要考的东西。”

  “这是对的,不然跟着四年级学,还要跟着他们学新的,哎,说到底,还是要专门复习,对症下药。”

  “那这个复读学校,是哪些人教?先生们是谁?在哪里报名,可是有条件限制?”

  “是啊,别考的太差了,就不给复读了。”

  “……我说老兄们,这榜还没放出来呢,你们怎么就说起复读的事情来,晦气不晦气来。”

  来的人,大部分还带着孩子,果然一低头,就见孩子们眼睛都要瞪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