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章换取太平盛世





  (25)

  陶然儿一阵风般走进议事大厅时,李信志与江南的文武百官正在议事。

  看到陶然儿一身男装出现,大家都愣了一下,原本争执得很激烈,突然就安静下来。

  只有忠文将军突然明白了陶然儿的心意,激动地笑了起来,甚至因为心愿终于达成,他的眼圈红了,他用手抹着眼泪,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陶然儿没有走上她皇后的位置,而是走进了江南家臣的队伍当中,她站在队伍最前面,突然双手一拱,朝着李信志跪了下去。

  看到陶然儿的动作,李信志原本处在震惊当中,突然神色一变,原本搁在龙椅上的手猛地一紧,他知道她的意思了!

  上次两个人两年后重新谈话,他原本一心想与她和解,搂她在怀,亲她抱她,但是没想到却让她更加生气伤心,最后她说“李信志,我以后不会再与你生气,但是你记住了,我无法接受这样的爱情,我只想我爱的男人一心一意地爱我,哪怕是形式上的纳妃也不行!所以,从此后,我只是你的臣子,不再是你的娘子,你给我记住了!”

  今天,她女扮男装,作军师打扮,走进家臣的队伍并且向他下跪,他自然知道她是将她自己当成江南的家臣了。

  李信志内心无比痛苦,可是表面上只能风平浪静地看着她。

  陶然儿声音清朗地说道:“微臣想带领江南的大军进京,平定乱世,统一天下,请皇上恩准!”

  她话音刚落,江南的家臣立马一阵激动的欢呼声。

  在陶然儿进来之前,他们在激烈地争执着,家臣们分为两派,一派想马上进京统一天下,一派同意进京,但需要从长计议。

  忠文将军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娘娘,哦不,陶军师愿意进京,真是我们江南的福气,军师,我愿意作先锋,请军师同意。”

  其它的家臣也十分高兴,一部分家臣是如同忠文将军一般,对于陶然儿,如同信仰神祗一般,她愿意当军师,那么江南必胜。

  还有大部分家臣,是抱着私心。现在江南富有强大了,他们在这两年,耍尽百宝终于将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后宫为妃。

  但是真的甘心只让自己的女儿一生当一个妃子吗——后宫的妃子多的是,德妃,丽妃,闲妃啥的——

  假如皇后战死沙场,皇后的位置空了出来,说不定他们的女儿就能当上皇后!

  因此,所有的家臣抱着不同的心思都高兴起来,不停地赞颂着陶然儿的本事通天,对于江南的忠肝义胆。

  要知道古来征战几分回啊,皇后这一去,简直就是送死,他们的女儿有希望了,哈哈哈,哈哈哈——

  李信志也高兴起来,陶然儿的本事他是早有领教的,如果她肯同意进京,江南必胜,江东就不足畏了,他激动地站起来,对她说道:“很好,然儿,本王与你一起,本王御驾亲征,你当军师——”

  李信志这么一说,家臣们高声欢呼起来,群情振奋。

  然而,陶然儿却坚定地说道:“不行——”

  大家愣了,一起安静地看着陶然儿。

  陶然儿站了起来,转过身,木无表情地看了看李信志,又看了看江南的家臣。

  她之所以不同意,自然是因为曾经与李信志那么相爱,现在如果一起出征的话,她会内心很痛苦,她之所以最后决定带着江南大军进京,无非是想逃离江南,逃离李信志身边,如果他御驾亲征的话,她的目的就无法达到了。

  但是话不能直接说出口,如果说出来,李信志肯定会很生气,她的心愿就无法实现了。

  陶然儿沉默了一会,几分钟过后,知道大家都在等着她的解释,她便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对所有人放缓了语气温和说道:“圣上是我们江南的帝君,国不可一日无君,假如圣上御驾亲征的话,一旦有别的国家,进攻江南的话,岂不是危险,所以——”

  家臣们听到陶然儿的解释,立马点头,连声说着是。那些渴望着女儿当皇后的家臣也坚决不同意李信志进京,因为女儿没有当上皇后,皇帝就死了的话,那么,女儿不但当不上皇后了,而且一辈子要孤老后宫了——

  李信志急了,知道陶然儿不是这个意思,他想说话,陶然儿却对李信志重新跪了下去,大声说道:“请圣上恩准,让常胜和忠文做大将,我做军师,臣保证忠心为国,不平定乱世不回来!”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她的声音颤抖了起来,与此同时,泪水如同泉涌一般,夺眶而去。

  “臣”,这个称呼,当一个女人面对着心爱的男人,不得不从亲蜜的夫妻关系退出去,变成君臣关系时,是多么痛心!

  为了不让李信志看到,她颤抖着手“刷”的一声打开折扇,用精致的扇面遮住泪流满面的一张脸。

  这一去,她压根就不打算回来了!假如进京失败,她肯定会选择杀身成仁战死沙场,假如进京成功,那么,她为了小米粒换了一个太平盛世,小米粒慢慢长大,又是江南的太子,所以也不需要她这个母亲了,她会选择远走。

  这一别,就是永别。

  等到那阵悲痛的情绪过去,陶然儿抬起头,隔着扇面,看着李信志,大眼内控制不住地又要涌现泪水,她深呼吸,拼命地控制自己,再次用扇面挡住自己的面孔,她曾经深爱的人,现在要永别了,她的大眼盯牢他,她想将李信志永远地烙印在心里。

  李信志沉默地痛苦地看着陶然儿,只觉得她话里有话,本能告诉他不能同意,但是家臣们的附和声如潮水一般向他涌来:“请圣上同意吧,事不宜迟,马上就准备进京吧!”

  无奈之下,在家臣的压力下,李信志最后点头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