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61.废后(捉虫)(2 / 2)


傅云英不置一词。

…………

夜色浓稠,数不清的萤虫在院子里飞舞,发出温柔朦胧的淡黄色光芒,犹如坠入凡间的点点繁星。

花木扶疏,夜幕中看不清花红柳绿,只能依稀辨别出墙角美人蕉丛静默的暗影。

傅云英刚洗了头,散着乌漆头发,穿了件长夹袄,凭窗读书。

芳岁袖子高卷,在一旁研墨。

“少爷,好了。”

少倾,芳岁轻轻唤了一声。

傅云英放下手里的手抄本《东莱博议》,眼神示意芳岁出去。

她写信的时候不喜欢旁边有人看着,虽然她知道芳岁不认字。

写了些近况,告知傅云章她将入院读书,提了一句姚文达的病情,提醒他注意京师的风向……

最后写到一个霍字,笔尖停顿下来。

她蹙眉沉思,怔怔出神。

那枚青绿鱼佩交给傅云章了,本是打算托他帮忙送还给霍明锦的。

那夜天色昏暗,她神思恍惚,没有认出救她上岸的男人是谁,只记得对方身形高大,足足比船上的随从们高出一大截。

后来回到黄州县,慢慢打听锦衣卫中姓霍的高官。霍明锦昔年多次率军出征,骁勇之名无人不知,连卢氏这样的闺中妇人也知道他的事。傅四老爷没费多少功夫就打听出现任锦衣卫使是以前的霍将军。

稍加联想,傅云英确认救起她的人是霍明锦。

仔细回想,她上辈子自成亲以后似乎就没见过这位关系疏远的表兄了,不过大概是幼时初见印象太过深刻的缘故,她还能清晰忆起他的长相。

她始终记得那个沉默寡言,腰背挺直,老老实实站在祖母身后耐心听长辈们寒暄的锦衣少年。

表姐们说他脸上有疤,杀人如麻,一双手掌比面盆还大,眼睛一瞪能把人吓哭。

她那天躲在屏风后面好奇打量他,心中暗暗道,表姐们分明骗人,霍家表兄剑眉星目,一表人才,看起来一点也不凶恶。

霍明锦耳聪目明,感觉敏锐,似有所觉,忽然瞥一眼屏风的方向,眼瞳深邃。

目光就这么撞到一处。

傅云英怔愣片刻,怕被母亲责怪,连忙缩回屏风后。

不一会儿,丫头走过来请她出去,老夫人想见她。

魏家虽然是诗书传家,但和霍家这样钟鸣鼎食的世家比起来,也不过寻常而已。两家七拐八弯勉强算得上是亲戚,但傅云英可不敢真的张口认亲,和其他人一样称呼老夫人的尊称。

老夫人却很和气,拉着她的手不住摩挲,柔声和她拉家常,扭头看霍明锦一眼,含笑道:“过来见见你表妹。”

两人以表兄妹之礼厮见。

傅云英没敢抬头,注意到他走近了,好像一大团黑影罩过来,连忙垂下眼帘,喊他表哥。

霍明锦轻轻嗯一声。

声音温和,没有一般少年人的粗哑,音质清朗。

也不知是为什么,之后两家常有来往。

霍明锦登门的次数多了,魏家几位少爷渐渐和他熟稔。

傅云英那时年纪小,未经世事,天真烂漫。有一次表兄妹们在庭院里击捶丸,她抽中签子和霍明锦分为一组,为他执旗,见他手中鹰嘴球杖击中小球顺利滚入窝中,激动之下,一时忘情,顺口和平时称呼其他表兄时一样喊他“明锦哥哥”。

脱口而出后,她意识到两家关系疏远,对方是侯府公子,故作亲昵有攀附之嫌,忙改口。

站在庭中的霍明锦却停下球杖,遥遥看她一眼,低低应了一声。

仿佛并不讨厌这个称呼。

见他态度平易近人,正为失礼而尴尬脸红的傅云英松口气,挥动手中锦旗,仰脸朝他笑了一下。

霍明锦嘴角微微轻扯。

记得那天最后点算各组筹数,是霍明锦赢了。

他一人独得最大筹数,哥哥们输得心服口服。

按照筹数分割彩头,获胜的霍明锦却未收下,一件不留全部给傅云英。

她谢过霍明锦,回头把哥哥们输的玩器宝贝原样送回去。

表姐们真是大错特错。

霍家表兄是大家公子,教养很好,温柔谦逊,完全不像一个上过战场,杀人如切瓜砍菜的冷血之人。

…………

魏霍两家很是亲密了一段时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之后的几年,于霍明锦来说,可谓惨痛。

他亲眼看着父兄的尸身被敌人纵马踏成肉泥,血气方刚的少年郎,阵前目睹父兄惨死,又遭此等侮辱,何人能受?

他承受住了,拒守城池数月,直到援军赶到,才出城收敛父兄尸骨。

此后,他以稚龄扛起魏氏基业,深入草原,直到为父兄报仇雪恨才奉诏回京。

祖母病逝,父兄惨死,即使霍明锦因为屡立战功几次得到先帝褒奖,获封大将军,也无法挽回逝去的亲人。

几年后再见到他,傅云英几乎认不出他了。

那时正是溽暑时节,他站在假山上和定国公世子说话,长身玉立,神情冷漠,一身深青云纹袍服,青素带,皂皮靴,举手投足早已不是往昔那个寡言随和的少年郎。

傅云英记忆中戴纱帽,袍角卷起塞入腰带中,春罗大袖扎得高高的,露出一截素色深衣衣袖,单手握着球杖,于庭前击球的俊朗少年,彻底湮没于过往岁月中,再不复见。

她曾经为难,再见到霍家表兄的时候,和他说什么合适呢?

说小时候一起玩的事,怕勾起他的伤心处,说别的,又不合时宜。

彼此都长大了,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处嬉闹。他也不一定还记得小时候的事。

最后她只叫了他一声明锦哥。

…………

想到这里,傅云英停笔,静坐于摇曳的灯火前,轻轻笑了一下。

当时娇生惯养的魏家千金,正为出阁嫁人之事忐忑不安,不知世事艰辛。

彼时的她哪里懂得,人都是会变的。

霍明锦遭逢大变改了性情,几年之后,她同样如此。

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到熟练生火造饭煮汤羹的崔家媳。

从娴静温柔的崔夫人,到心冷如刀毅然离开丈夫的魏氏。

再到如今孤僻冷淡的傅云英。

不过几年光阴而已。

…………

定国公府偶遇是她最后一次见到霍明锦。

再后来就没见过了。

他出征南下抗倭,军队启程那天,京师老少妇孺箪食壶浆前去欢送。

她原本也要去的,不巧崔南轩偶感风寒,请假在家养病。她担忧他醒来无人照顾,坐在床前缝补他的一件常服。

…………

再见时,他救下她,她却没认出故人。

傅云英迟疑了一下。

书桌前光线昏暗,她找来银剪子剪了灯花,桌前霎时亮堂几分。

她定定神,重新提笔。

“鱼佩由兄代为保管,若……”

若有机会的话,由她当面交还给霍明锦。

赵师爷不齿霍明锦沦为皇帝监视百官、恐吓朝臣的爪牙,她亦为他可惜。

更多的却是同情。

霍明锦有什么选择呢?

皇帝不信任他,不可能再给他一兵一卒。他是霍家子弟,从会记事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保疆卫国,霍家世世代代饮马大漠,马革裹尸以还。霍家军一遭覆灭,等于斩断他的手脚。

他并不是漫无目的讨好皇帝,从海上归来后,与家人决裂,杀浙江巡抚,接任锦衣卫指挥使,公然和沈介溪作对……

沈介溪和皇后的兄弟交好,皇后之所以在无宠之下还能屹立不倒,离不开沈介溪背后的支持。

霍明锦逼皇后让贤,一来示好皇帝,二来施恩孙贵妃,最重要的,应该是为了拔除沈介溪安插在后宫中的耳目。

一桩桩,一件件,说明他和沈介溪之间有血海深仇。

傅云英听傅云章和孔秀才私底下讨论过,他们猜测霍明锦海上遇难之事可能牵涉甚大。

他还亲自出面追捕定国公府逃出来的徐延宗……

就是因为霍明锦追杀徐延宗,傅云英一度想不通他到底想做什么。

因此不久前打听出恩人就是他后,也没想过把鱼佩要回来。

…………

现在有了废后之事,她大概能确认两点:霍明锦想抓徐延宗,他和沈介溪不死不休。

她是这世上知道徐延宗还活着的人之一。

为了保护徐延宗,不泄露他的藏身之所,她复生为傅云英以来,从未想过去找他。即使她确信徐延宗当时就在弱水流域附近。

也许她得亲自和霍明锦见一面,才能确认他的目的是什么,看看他到底变了多少。

可霍明锦远在京师,她在武昌府,而且对方是高高在上的锦衣卫指挥使,她只是一介布衣,什么时候才能寻到机会呢?

她飞快思考,手上书写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滞,很快写好信。

不管怎样,先阻止傅云章交还那块鱼佩。

留下东西,以后才好找由头见霍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