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4节(2 / 2)


  明夏却摇了摇头:“这个科研成果,我们暂时不予公开。”

  那个科研人员茫然了一瞬,而后,反应过来了,当即连连点头:“对对对,不能公开,我们要先自己研发彻底才可以。”

  因为,明夏在张老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的一些想法,提出可以让“可控核聚变”和“轻量子武.器”相结合,也可以让“可控核聚变”先完成军内变革,形成新的成果,对华国的军事实力增强的效果绝对会更好。

  这么保密的技术,这样好的前景,一个诺贝尔物理奖根本无法诱惑到。沃尔夫数学奖和菲尔兹奖,两个数学界的最高荣誉明夏都拿到了,再加上,她是院士,是住在特殊别墅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的任务,眼界自然极高。

  更遑论,明夏本身就不在意这些锦上添花的奖项,在意的只是华国本身。

  而团队其他人,或许是渴望诺尔贝的,毕竟那是诺贝尔啊。但在明夏的影响下,也比起这些身外之物的评判,更在乎自己做一项科研的初心。

  是的,华国是很多年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了,但谁能说其中没有不光彩的原因存在?只是他们懒得去说这些罢了。而这一项研究,最初就是为了给深爱的祖国增强实力、节省开支,又何必去争这些面子功夫?

  总归,等实力上来了,他们就算不去争辩那些“公平”,“公平”也会主动敲门。

  文艺一点来说的话,那就是: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以上三条,都是明夏的个人成就,已经足够耀眼了。

  事实上,私下里,明夏其实还有“锦鲤”的外号。因为,大家都说,她仿佛随身携带有什么开挂buff,才会身边的朋友也都无论以前如何,都混得特别好。

  .gt;

  /.gt;

  这是一个有耐心且好奇心十分重的记者,顺着明夏当年读高中的朋友圈痕迹,一路摸了过去,才发现了的这个事实。

  明夏的朋友不多,有从高中时就是学霸的,也有曾经是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垫底,一个杀马特学渣,但无一例外,现如今都是人中龙凤。

  吴琪琪大学毕业后又读研了,因为自身足够优秀,也多次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展,有一定的经验,大四的实习便被选在了名额内,是去的外交部。或许,她做的工作很基础,但这建立在看她的年龄前提下,绝对是优于绝大多数人的优秀。

  当年那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和别人说两句话都容易急,现如今,也成了穿着职业装,踩着高跟鞋,便可以从容地笑着和各国来宾友好交流的职场佳人。

  郭子豪走的是学术研究路线,打算一直读数学专业,读完博就留校任教,当一个勤勤恳恳的园丁教师,也是很喜欢学校纯粹的氛围。

  平凡但享受。

  原本,郭子豪是这么打算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年江海潮教授组织的那个黎曼假设的讨论组,在明夏在普林斯顿数学学术交流会议上面,直接将之证明后,讨论组也就成了业余的交流组了。

  明夏从全息技术的研发后,就一直生活充实,忙得团团转,便没有继续参加这个讨论组的后续交流,默认挂名了。但是,在郭子豪本科毕业后读研的那年,明夏特意找到了江教授,将他推荐了进去。

  “他叫郭子豪,是我的朋友,参加过hmo和imo,均获奖,侯磊也和我一起研发了新型qkd产品,对数学是真的特别喜欢,麻烦您帮我带一下他。”明夏拜托江教授道。

  当时,听到明夏的话,江海潮看着她,久久,神情复杂地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