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7)(2 / 2)

  娘。程晋叫了一声:这房子修的这么快啊。

  你上次走了没两天,就在开始修了。张氏拉着程晋到边上,小声道:这不是前些日子,钱都够了嘛。

  这前些日子,自然指的是她因为林家要把嫡子换成庶子,所以狠狠薅了一笔林父的羊毛。

  其实往日里她手里的银子也够,但她给儿子都要给最好的,家里花销大,所以修房子这事也在犹豫和计划中,下不定决心,现在倒是一下子宽裕了不少。

  张氏跟程晋道:那林家,还给了咱家在镇上的两个铺子,你到时候可以去看看,里面人手都是林家的,还是林家在管,不太好,你说要不要咱们把那些人换了才好?她本人当然是倾向于自家人去的。

  但架不住家里都是一群泥腿子,没人会啊,所以也就没下定决心。

  虽然林父说了,那些铺子都是旺铺,里面的掌柜也都不错,不是阳奉阴违的人,但张氏不太买账,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心里却有自己的算计,觉得一定要拿到自己的手里,那才是好的。

  那掌柜们都是林父的人,跟她又不是一家的。

  程晋闻言一愣,他娘去林府怎么商量婚事的他不清楚,不过看样子收获是不小啊,林父的为人他清楚,做事也妥帖,铺子给了他们家,后续肯定也都处理好了的,他问了问,情况果然是如此,便道:这管理铺子的事自然还是专业的来比较好,咱们贸然去做,说不定反而坏事。林伯父对咱们家那么好,他既然这么安排,那肯定不会让咱们家吃亏的。

  要换人这事,还是得慢慢来,现在有林家的名头压着,那些人应该不会暗中做手脚,要是换了其他人,我们家可不一定压得住。

  娘要是实在不放心,便把账本给我,我每个月查一下账便是。

  张氏犹豫了一下,倒不是怕儿子贪了钱,那不会影响你读书吧?

  不会。程晋道:这点时间还是有的。

  那行。张氏当即答应了,她正愁不知道怎么办呢,林父倒是说了可以让林府帮她管,但她才不干呢,总怀疑对方哪天后悔就拿回去了。

  当天晚上,程晋把自己之前想好的事说了出来:娘,要不把两个侄子都转到我在的书院里去读吧?

  程晋的两侄子年纪都不算小,也已经十六七了,在读书上面,还没之前的程晋好,不过倒也马马虎虎,家里有林家的银子在,也就一直供着。

  不过他们读的学堂是比不上程晋所在的书院的,也就是镇上一位老夫子在教他们,平素也不怎么管事。

  张氏道:怎么突然提起这事了?小儿子所在的书院水平高,可学费也高啊。

  人家光夫子,都有好多个呢,各种方面都教,包括什么弹琴吹笛子都有专门的夫子教,而且教出来的学生,考上的不少。

  凭心而论,张氏是不愿意的。

  就是两侄子也是不愿意的,现在的学堂多好啊,平时他们能在镇上玩的可多了,而小叔那个书院,基本是封闭的,除了放月假,是不允许随便外出的,管理的相当严格。

  况且,程晋就算只差他们两三岁,但从小就不太合得来,很有距离感,加上还是他们的小叔,又是这个家最受宠的,不管心里如何嘀咕,当面还是有些畏惧的。

  再有,谁会喜欢和长辈整日待在一起?

  尤其这个长辈一听就是要监督他们读书的样子。

  程晋开口说道:只是觉得他们这么大了,到我这边书院学会更好一些,再过几年,也该下场考一考了。

  张氏还没说话,大嫂方氏就已经开口了:对啊,娘,孩子们年纪也不小了,小叔子说的很有道理啊。

  张氏瞥了李氏一眼,没接她的话,因着这事是程晋提出来的,而且说的也合理,既然从小就送孩子们去读书了,那自然也是想他们考个什么名堂回来的,这年纪也确实差不多了。

  而且两个孙子,在她心里也不是没有地位的。

  更重要的是,手里还有银子,送去也无妨。

  这么想着,张氏道:那行吧,今年快到年底了,就暂时先算了,等过完年,就让你们都在一起去。

  程晋点点头,没有反驳。

  横竖在新房子没有修好之前,他娘应该是不会给两个侄子买什么书童的,家里住的地方也不宽敞,两侄子的少爷脾气,不会有机会养出来的。

  第十章

  程家的大房子,在过新年之间就修好了,放了大半个月,一家人就搬了进去。

  程晋虽然当时没在场,不过以他在家里的地位,他的房间除了爹娘外,是最好的,还专门把光线最好的房间给他当了书房。而随着程家人搬到新房子之后,命运的转盘继续向着设定好的轨道驶去。

  在程家,张氏虽然是说一不二的。

  但大嫂方氏、二嫂李氏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方氏性情泼辣,是个能吵吵的,平日里不愿意吃亏,李氏倒是看起来一声不响的,但颇有心机,往往能挑拨的方氏出头,以达成自己的心愿。

  这两人都生了程家的孙子,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张氏也不可能当真让儿子把人给休了或是怎样。

  况且人年纪都这么大了,休了后还怎么活?

  张氏也没这么心狠。

  在程家,小叔子程晋这么受重视,尤其这么能花钱,方氏和李氏心里不是没意见的,但都被张氏强行镇压了,她们出头,那只能是讨骂的。于是,两人不由自主的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自小就教导两个儿子变着花样的找张氏要钱,什么诗会、谁谁谁家公子请客、买书、买笔等等,都是估摸着张氏给程晋钱后让孩子去要的。

  要的也不多,酌情根据家里的收入适当的增加或减少。

  两孩子在家里也装的乖巧,对张氏这个奶奶表现的很是亲近,有时在外面抄书赚了点银子还专门给她买礼物,虽然这样的时候少,但总也有过。面对这样的大孙子,张氏不说疼到心坎里,但也是喜爱的,她压根就想不到,两孙子哪里会抄书赚银子啊,那钱都是两个儿媳妇商量着,让儿子来讨好婆婆的。

  她也压根就不知道两个孙子这么多理由,竟然都是在她面前说谎。

  几乎是没有一次,两孙子要的数目是正确的。

  而程晋虽然从小没跟她要这要那的买东西,但架不住她自己会主动给啊,而且给的数目还不小,她自然就觉得,小儿子不找她要,是因为手里有了。

  所以张氏也没觉得不对劲。

  也正是方氏和李氏从小这样的教导,让程家孙子辈的两人,从一开始的骗奶奶的胆怯,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这个年纪的少年又到了攀比的时候了,班上有人稍一捧着、一起哄,便打肿脸充胖子的请客之类的,正是花钱的时候。两人也从自己爹娘的谈论中,知道了奶奶最近手里有银子的紧,便想尽了办法去要。

  张氏有钱,花了一些,但镇上两个旺铺每月都有进账,也就不把孙子要的这些放在心上,反而有时还多给。

  这一来二去,也就造成了程晋年前放假的早上,去看了林昭回来后,正好碰到从花楼里出来,露出了油腻笑容的二人组。

  程彦、程波正咂嘴回味昨日的美好,程彦在前,程波在后,突然程波一下撞到了前面的哥哥,差点一个趔趄摔倒,他不满的道:你干嘛突然停下?

  程彦一胳膊捶回去,低声道:你看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