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5节(1 / 2)





  徐甫知道这事,当时他官阶不高,轮不到他领头上疏,不过他也曾声援过那些敢于在文华门前伏地痛哭的文武官员。

  礼部尚书顿了一下,嗤笑一声,接着道:“谁能想到太后表面上妥协,其实根本不甘心,她居然收买了营造陵墓的官员,派近侍做了手脚,先太后未能和先帝合葬。”

  徐甫浑身僵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礼部尚书啧啧了几声:“这事若是其他人发现了,也没什么,偏偏谢太傅不怕事,捧着奏疏就来弹劾太后了,奏疏送到乾清宫,刚才不知道从那里流出几本副本,现在各部都知道了……”

  徐甫毛骨悚然。

  直接送抵嘉平帝案头的奏本,谁敢抄写副本?副本又是怎么传出来的?

  礼部尚书长叹一口气:“我们礼部不想掺和这事,现在太后动了陵墓,不掺和也得掺和了。”

  说完,捋须轻叹几声,拔步走开。

  礼部其他官员连忙跟上他,一边走一边低声议论。

  徐甫站在原地,目送他们一行人走远。

  此刻,他已经没时间感慨周太后的蛮横了,他心中只有一个疑问:擅动陵墓的事,嘉平帝知不知情?

  ……

  谢太傅的奏疏很快传遍六科廊房,一片哗然。

  赶往文华门的官员越来越多,当年他们哭谏才换来嘉平帝和周太后的妥协,没想到周太后表面上答应让钱太后和先帝合葬,背地里却派人封了钱太后的墓穴,导致钱太后的墓穴和先帝的不能相通。

  堂堂太后,行此小人之举,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消息已经泄露,嘉平帝这边不能再继续装聋作哑了,一边下旨召见内阁大臣,一边派人到东宫宣朱瑄去乾清宫。

  第161章 集议

  朱瑄赶到乾清宫时,文华门外已经匍匐一片。

  他和罗云瑾的人手同时散布消息,不止当值的官员会赶来声援谢太傅,那些已经致仕归乡的官员也将不断上疏。

  天下非议,举世震惊。

  朱瑄了解朝官,他们当年拼死哭谏求来先太后陪葬裕陵,现在他们发现太后竟然赶在修建陵墓时动手脚,他们足可以名留青史的壮举就这么变成一场笑话,以后史家青笔,当日哭谏的大臣全成了被太后戏弄的傻子。

  试问谁能忍得下这口气?!

  而且太后此举公然违抗祖宗法度,违背先帝遗愿,欺骗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破坏纲常,当朝太后无德无信,嘉平帝何以治理天下?

  朝臣这一次不会轻易被哄骗说服。

  朱瑄立在露台前,袍袖被风吹起,猎猎飞扬。

  风轻云淡,层层殿宇之上,高低错落的琉璃瓦上浮动着金灿灿的日晖,鎏金香炉晶莹油润,斗拱盘旋的金龙在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金色日晖中,一个挺拔高大的身影在锦衣缇骑的簇拥中缓步走上长阶。

  朱瑄负手而立,目光从对方身上一掠而过。

  罗云瑾凤眸抬起,脚步顿了一下。

  锦衣缇骑们立刻会意,垂首退至一旁,默默散去。

  罗云瑾踏上露台,长靴踩在金砖地上,发出略有些刺耳的细响,赤红锦袍映下一片猩红暗影。

  “文华门前已经乱起来了,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奏疏的内容,即使他们不想管,也不得不出面表态。”他脸上神情冷峻,缓缓道。

  朱瑄嘴角微翘:“这种事也只有让谢太傅出头才顺理成章。”

  所有证据都是罗云瑾用各种巧妙的手段送到谢太傅手上的,谢太傅根本没察觉到背后有人在推着他往前走,还以为真相是他自己发掘的。这样一来,才不会让嘉平帝起疑,即使起疑了也找不到证据。

  罗云瑾沉默了一会儿,问:“朱瑄,你为什么张扬此事?”

  周太后一意孤行,嘉平帝为了替母亲遮掩,帮着隐瞒,此事无疑是一桩皇家丑闻,朱瑄身为皇太子,就算要为薛家翻案,也不至于公开此事。为薛家雪冤的法子多的是,不必揭露全部真相。

  朱瑄淡淡一笑:“既然我答应了圆圆,就会遵守诺言。况且这种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没什么好隐瞒的。”

  皇家乌烟瘴气的事情太多了,骨肉相残,后宫倾轧,史书都会如实记载,不差这一件。

  罗云瑾看一眼朱瑄。

  这些年朱瑄从不避讳他生母仅仅只是一个偶然被嘉平帝临幸的宫女,也不曾为生母求过任何封号,他坦坦荡荡,不在乎这些名声上的风光体面。

  罗云瑾脸上掠过一丝无意味的笑影。

  朱瑄看似温和,实则机锋暗藏,一旦认定什么就毫不动摇,别人很难改变他的想法。文官之前以为他病弱文雅,易于控制,实在是短视。

  他不愿金兰为后宫倾轧所扰,说不纳妾就不纳妾,将来他登基以后也不会改变,古往今来,大概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这个地步。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两人停止交谈。

  乾清宫里气氛压抑,风声鹤唳。

  掌事太监急得团团转,不断派人催请朱瑄和罗云瑾。

  几名宫人满头大汗,从长廊跑了出来,远远看到朱瑄和罗云瑾,连忙三步并作两步上前行礼:“殿下,皇上等您多时了!”

  朱瑄嗯一声,拔步踏上长廊。

  罗云瑾跟在后面,没有离得太近,落后了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