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45)(2 / 2)

  人群中响起一阵惊呼,五斤米?!那么贵!

  五斤米,壮汉都能吃三天了!

  这一只大螃蟹就有四五斤吧?换不起啊!你便宜点。

  燕昔年没听这些讲价的话,又笑道: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

  第63章 东西

  人来人往的夜市中,燕昔年他们的摊子外面围了一大群人,这些人都在慷慨激昂地讲价。

  燕昔年懒洋洋地坐在人群当中,无论人怎么讲价,他都不松口。

  顾客们讲得口水都干了,越说越激动,险些没吵起来。

  夏露浓完全没见识过这样的情景,他不会做生意,不会讲价,只能闷头在旁边煎秃黄油。

  秃黄油已经重新煎制了一遍,盛在小罐子里,直装了四百多罐。

  隔着玻璃瓶,人们可以清晰看见里面的蟹黄和蟹肉,在灯光下显得干净又油润。

  香味一阵一阵飘出去,饿得无数人肚子咕咕叫,连吵嘴的力气都少了好几分。

  处理完蟹黄,夏露浓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制作干锅蟹。

  刚洗干净剁成小块的蟹肉沾点加了鸡蛋的面糊,加上葱姜辣椒放到锅里煎,将面糊煎得金黄后,灶下换上木柴,大火烹炒。

  锅里蟹块已经被烹成了金黄偏橘的颜色,夏露浓往里面洒一点黄酒,一股酒香夹着蟹香立即窜起来,往四周飘去。

  这股鲜香热辣的味道引得周围还没吃晚餐的众人一个劲儿咽口水。

  夏露浓炒蟹前还有许多人在旁边打算观望,等螃蟹炒出来后,许多人被香得实在受不了,人群蠢蠢欲动。

  终于有第一个人开口,五斤米换一斤蟹是吧?你这螃蟹一只大概多少斤?我这就回家拿米去!

  燕昔年笑,大多三四斤,你早点过来,等会给你挑黄满一点的。

  这就说定了!那人说着挤出人群,眼看着是要回家拿米去了。

  在他带动下,人群中好些人往后挤,都说要回家拿米。

  燕昔年在背后提醒一句,不止米,稻谷、小麦、玉米什么的,只要是粮食,我们都收啊。

  番薯收不收?

  番薯就算了,最近吃了太多番薯,都吃伤了。燕昔年摸摸肚子,番薯暂时不收,芋头和莲藕什么的,可以来点。粉条米线之类,也可以换一点,我们改善一下伙食。

  嘿,你还挑上了。肉呢?肉收不收?

  燕昔年道:鲜肉不收,腊肉可以,鲜肉不好保存。活物的话,比较容易死的不收,皮实的收。

  很多并不打算买的人围在旁边讨价还价,众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跟说相声一样,一时间,周围都是快活的气息。

  夏露浓锅里的香辣蟹已经炒好了。

  四人抱着碗,一边吃一边做生意。

  周围人明显想尝尝,许多人不好意思问,有脸皮厚的开口,燕昔年也只笑着让他们自己买。

  这简直是活体广告,周围人又咽了一轮口水。

  夏露浓刚刚吃了一肚子小吃,这两天吃螃蟹也吃过了瘾,没吃几块就将碗塞给他哥,开始做干锅牛蛙。

  干锅牛蛙也是滋味浓重的一道菜。

  热锅爆香葱姜蒜和辣椒,夏露浓再将牛蛙倒入锅中。

  牛蛙肉质细嫩,一倒入锅中,几乎立刻变了颜色,香味也飘了出来。

  围观的人群刚饱嗅过螃蟹的香味,还没能压制住心中的谗意,牛蛙的香味又上来了。

  好些人往后退几步,想彻底脱开香味圈,又实在舍不得。

  其中一人眼睛盯着夏露浓的动作,嘴里念叨,真是缺大德了。

  周围人深有同感地点头,真是缺大德了!

  这又是螃蟹又是牛蛙,一波波轮着来,还弄得这么香,谁忍得住?

  算了,我家里还有一只鹅,平时老出门搜集,鹅都饿瘦了,干脆来换螃蟹算了。人群中一人嘀嘀咕咕之后喊燕昔年,老板,螃蟹换肉怎么办?一斤换一斤?

  燕昔年笑,我先看看你的鹅,要是情况还行,就一斤换一斤。

  老板,我拿我家的公鸡来换,公鸡也是这么换吧?

  我家有鸭子,鸭子收不收?

  竹鼠呢?我养了点竹鼠,用竹鼠来换行不?

  燕昔年一一给出回答,对养竹鼠那位特地强调,竹鼠也行,不过你要连笼子一起送给我,并且只换一只,竹鼠这玩意不好处理。

  那人高兴道:行啊,反正笼子都是我自己做的,我再送你两天的鼠粮。

  说着那人朝围观群众喊了一句,也欢迎大家找我换竹鼠啊,比换螃蟹优惠!舍不得换螃蟹可以换竹鼠解解馋啊。

  他们说着话,第一拨人已经提着米粮回来了。

  燕昔年专心做起生意来。

  人们有换螃蟹的,也有换牛蛙的,无论换什么,都很认真地挑拣了一番。

  燕昔年完全不介意,十分好脾气地在旁边坐着,顾客说要哪只就拿哪只,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挑好了螃蟹或牛蛙的人也不回去,直接拎着牛蛙去夜市找相熟的饭店,让对方加工,清蒸、香煎、爆炒、盐焗各饭店使出十八般武艺。

  很快,整条街都飘着螃蟹或牛蛙的香味。

  人们换了螃蟹或牛蛙后,带上家人或邀请朋友,付一定的加工费饭店加工成菜肴,添几个菜,比如拍黄瓜、老醋皮蛋、炸花生米、糖拌西红柿再要点酒,然而坐在桌边,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乘着凉风,舒舒服服地吃起来。

  五斤米换一斤螃蟹或牛蛙确实很贵,不过凑一凑也不是凑不出来。

  很快,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地提着米和其他东西过来换螃蟹和牛蛙了。

  受这种气氛带动,后来的人甚至开始抢起来。

  夏露浓的干锅牛蛙已经做好了,自己端着碗拿着筷子在旁边安安静静地吃,美人加美食,直接成为这个小摊的活招牌。

  卡车里的螃蟹和牛蛙越来越少,摊子前的人越来越多。

  有实在舍不得花二三十斤米换螃蟹人干脆花十斤米换夏露浓刚刚熬好的秃黄油。

  秃黄油一罐大概四两。

  先前众人都看着,熬秃黄油用的都是好螃蟹,里面全是蟹黄蟹肉,闻着也香,不能大快朵颐,尝尝螃蟹味也好。

  这样,你一瓶我一瓶,到最后,四百多瓶秃黄油,除了特地给老墨留的十瓶外,全部都换了出去。

  光是秃黄油换来的物资就堆得跟小山一样。

  今天来换螃蟹或牛蛙的人实在太多。

  等到晚上八点多的时候,卡车上已经装满了换来的米。

  他们不得不先将米和其他物资放到地上,并紧急联系老墨,让对方帮忙过来将换到的物资拉回去,妥善储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