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3节(2 / 2)


  “援军有多少人?”

  缘觉摇头叹息:“只有两千多人,这些人原本是五军的士兵,不愿被赤玛公主驱使,偷偷跑出去投奔王,正好和我们遇上……情势太紧急了!”

  毕娑握紧双拳,疾步跟上昙摩罗伽。

  昙摩罗伽立在陈列壁龛的大殿前,凝眸看着大殿案上那一具具漆黑匣子,眸光清冷,周身隐隐散发出冰冷杀气。

  这一刻,毕娑不知道他是昙摩罗伽,还是苏丹古。

  他们是一个人,但是从前毕娑可以分得出身为佛子的他和身为摄政王的他。

  现在,罗伽和苏丹古融为一体,他穿着僧袍飞驰于阵前,脸上不用再戴面具,比以前更有威严气势,一举一动,不怒自威,看人的目光没有丝毫温情可言。

  毕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他为什么要回来啊!北戎联军足足有十万人啊!十万之众,他们这点人根本守不住城……

  毕娑掩下哀恸,哑声说:“阿狸、般若还有那些亲卫的尸首都收敛好了,全在这里……是百姓悄悄帮着收敛的尸首。王,近卫军将领迂腐,但是还是有很多士兵仍然效忠于您,百姓也是。前不久他们悄悄放火烧了王寺,还烧了康家的宅子……”

  “幕后主使是谁?有几家参与?”

  昙摩罗伽问,语气冷冽。

  毕娑抱拳:“哪家获益最多,哪家肯定就有参与,康家,安家,还有最近才崛起的乌古家……他们利用赤玛手中的遗诏,暗暗联合寺中僧人,先煽动民心,说王包庇汉人,激起百姓的怨恨,然后杀人嫁祸,搅乱人心,让百姓畏惧摄政王,再暗中抓住莫毗多、孟轲、张校尉这些忠心于王的人,控制圣城的禁卫军和中军近卫,让赤玛挑起我和王之间的矛盾,再从中渔利……”

  赤玛公主劝说驸马阿克烈和她一起合作,阿克烈拒绝了,世家怕阿克烈泄露秘密,干脆杀了阿克烈。

  那日,毕娑不想再欺骗昙摩罗伽,告诉他身世,送他离开,拖住追兵,力竭后被俘。

  城中接连骚乱了好几天,仍然忠于昙摩罗伽的官员和将领锒铛入狱,世家派人到处散播谣言,诋毁昙摩罗伽,说他已经和汉人联合谋夺王庭,百姓信以为真。

  赤玛公主和世家逼毕娑即位。

  毕娑假意配合,想办法陆续救出那些同情昙摩罗伽的将领,从赤玛公主那里问出她的同伙,顺藤摸瓜,把他们谋划的经过拼凑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让他心有余悸的是,赤玛公主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利用文昭公主来威胁罗伽,驿馆的那把火就是他们放的。

  赤玛一心想抓住昙摩罗伽和文昭公主暗地里媾和的证据,等了很久都没找到下手的机会,后来侍女告诉她文昭公主还是处子之身,她觉得实在匪夷所思,只能放弃这个打算。

  昙摩罗伽听毕娑说完,神色不变,问:“有没有名册?”

  “我记下了,就带在身上。”

  毕娑取出名册,自嘲一笑,他想稳住局势,替昙摩罗伽报仇,但是势单力薄,根本不能把世家怎么样,只能先藏着名册和证据,想等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收拾那些人。

  没想到,短短数日,王庭天翻地覆,连吃败仗,圣城被围,世家各奔东西,跑了一大半,赤玛公主也跑了,走之前,她跪下哀求他陪她一起离开,他没有理会。

  他是中军郎将,是昙摩家的儿子,守护圣城是他的责任。

  联军来了,所有人凶多吉少,他一心扑在守城上,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昙摩罗伽了。

  昙摩罗伽抬手。

  候在廊外的亲卫立刻上前,接过毕娑的名册,匆匆离开。

  昙摩罗伽转身,走进自己的禅室。屋中一切陈设都是从前的模样,花砖地上有暗色血迹,廊柱、窗户上刀剑砍过的痕迹还在,几支箭矢插在土墙上。

  他穿过空寂的内殿,走到榻边,抽出屉子,翻出一个纸包和一条红色发带。

  她给他的刺蜜,他一直留着没吃。

  他把纸包按入怀中,拿起发带缠在腕上,走出内殿。

  长廊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留守寺中的僧人站在台阶下,齐齐望着他,欲言又止,神情羞愧。

  一名老僧上前,面带愧色:“王心寄苍生,为了守卫圣城,保护百姓,不顾安危,冒死赶回来主持大局……佛陀说,众生平等,我等执迷不悟,因为血缘出身对王生了偏见,又因为赛桑耳将军而怀疑王滥杀无辜,殊不知王心中有大爱,不为一切色所染,不为一切相所迷……吾等惭愧。”

  僧人们合十拜礼。

  昙摩罗伽步下台阶,没有看他们,在亲兵的簇拥中走了出去。

  从此以后,王庭不会再有君王居住王寺。

  走在后面的缘觉冷笑一声,扫视一圈:“圣城被围,你们是打算继续坐在寺中念经呢,还是和我一样,追随王,去帮着守卫圣城?”

  僧人们面红耳赤。

  ……

  半个时辰后,亲卫将名册上的人抓回王寺。

  愤怒的百姓立马冲了上来,拿起石块,扔在那些人身上,见亲卫没有阻拦,扑上前捶打撕扯他们。

  “你们陷害佛子!追杀佛子!哄骗我们!”

  “打死他们!他们差点害死佛子!”

  官员们头破血流,大声呼救,无人理会。

  ……

  昙摩罗伽骑马出了王寺,仍是一身僧袍,日光笼在他轮廓鲜明的脸上,五官线条愈显鲜明。

  他所到之处,一片哭喊声。

  百姓痛哭流涕,高声呼喊他的法号,将士们仰望着他,眼睛里闪烁着甘愿为他赴死的狂热。

  昙摩罗伽登上城头,脸上没有一丝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