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4节(1 / 2)





  继续下去肯定不行。

  庆军等得起,沧州百姓等不起。

  叛军入城后,几乎将城中洗劫一空,他们从百姓那里抢来钱粮,大肆喝酒吃肉,又对良家女子行不轨之事,简直是丧心病狂!

  他们自诩替天行道,可实际做的事,同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没什么两样。

  如今城中多处变成废墟,百姓无家可归,无粮可食,凡此种种,亟待解决。

  眼下城池刚刚收复,捷报尚未传至京城,等朝廷回复还不知要等到何时。

  霍延索性送信回庆州,将沧州情况详细言明。

  楼喻立刻拟定了一个战后重建草案,写到回信里,在末尾签上名。

  正要装入信封,他突发奇想,从书架暗格里取出一个木匣。

  匣子里装的是一方精致小巧的玉印。

  这是霍延之前送他的生辰礼。

  楼喻在印底蘸上红泥,啪一下盖在信尾。

  信被快马加鞭送入霍延手中。

  战后重建计划内容不少,楼喻写了好几页。

  霍延本来还面容严肃地记下计划内容,等翻到最后一页,见到末尾的印章,眼中蓦然流露出几分笑意。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他自然希望那个人,一辈子幸福安宁。

  “统领,”李树掀帘而入,满脸喜色道,“殿下是不是来信了?信上怎么说?”

  霍延将前几页信递给他,却留下最后一张。

  “怎么不全部给我?”李树一脸纳闷。

  “你先照着前面去做。”霍延肃容叮嘱。

  他将最后一页纸折好,小心塞入衣襟里。

  楼喻写的计划还是比较详细的。

  战后重建,无非有几个方面。

  一是物资供给;二是人员安置;三是恢复生产;四是基础建设。

  物资供给方面,楼喻已经安排人手准备,不日就会送去沧州。

  至于剩下三个,得等朝廷回复后才能继续做。

  有庆州的物资援助,沧州幸存的百姓得以熬了好些天。

  年都过了,朝廷却迟迟未派出新知府,更别提救济粮了。

  在新任知府来之前,楼喻本来是不打算大动干戈的。

  可眼下这情况,又不能弃沧州百姓于不顾。

  朝廷等得了,沧州百姓等不了。

  楼喻左思右想,终于决定不再等下去。

  他携带大批物资以及匠人,领周满等一千府兵,从庆州赶往沧州。

  庆州界内没有大股流匪,沧州叛军被俘,自然也不会出现流匪,这一路上都很顺畅。

  庆军依旧在城外驻扎,只有小部分留守城内。

  楼喻到时,霍延正带人在城内清理残局。

  叛军烧杀抢掠,不少民居都被烧毁,独留一些断壁残垣,根本无法住人。

  就算日后重建,也得先收拾清理出来。

  这段时日,庆军的所作所为,沧州百姓都看在眼里,刻在心里。

  他们入城后没有进行任何抢夺,他们从叛军手里解救了被欺压的老百姓,他们默默无闻地清理城池。

  因为这些,沧州百姓大多自发听从庆军指挥,同他们一起重建家园。

  说是重建,但如今沧州城内百姓十不存五,城外乡野遭受抢掠更加严重,不少百姓都逃离家园,说不定再也不回来了。

  能逃走的大多是青壮年,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重建怎么开展?

  总不能所有事都由庆军来做吧?

  他们天天也很忙的。

  城门被撞破,要换新的;房子被烧毁,要建新的;府衙被破坏,也得重新修缮。

  凡此种种,都需要许多原料和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