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章唇亡齿寒(2 / 2)

  老家臣颤抖着全身,哆嗦着手指,对李信志气愤地说道:“主公,你怎么说出如此糊涂话来,你这样说,怎么对得你起泉下的父亲?”

  另外一个家臣斩钉截铁地说道:“人人想过太平日子,但是如果太平必须得用亡国做代价的话,我宁愿天天战争,宁愿流血!”

  他这一句话一出,刹那间,房间里沉寂下来,空气里弥漫着火药味,每个人都不再说话,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阴寒之气,大家仿佛在那一个瞬间都看到了江南将亡的黑暗前途,他们心里觉得痛苦迷茫。

  此时此刻,仿佛不是白天,而是如盲黑夜,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李信志抬起头来,明白了家臣的内心,他只得对他们说道:“那么诸位,你们的意思是什么?”他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是江南的帝君,他得保卫自己的国家。

  一个家臣看向李信志,对他说道:“主公,此时此刻,为了避免被吞并,我们现在最好把握时机,趁早寻机自救——”

  自救?李信志凝了眉毛。

  怎么自救?因为一旦陶然儿吞并江东,接下来,她就会吞并江南,江南为了不亡国,为了存活下去,所以要想办法自保。

  家臣继续说道:“如今王思明和陶然儿已经率领八十万大军在东征的路上了!”他的声音如同打雷,让在座的每个人心里都一激灵。

  八十万大军,李信志吃了一惊,他万万没想到,王思明军队的数量如此庞大,江南举全国之力,最多能拿出五十万大军,他没有想到王思明的实力如此雄厚。

  看来江东危险了,此时此刻,孙赫武应该压力很大吧。

  怪不得江南的家臣个个脸上痛苦,仿佛人人都得了可怕的绝症,不久于人世一般。

  一个家臣和李信志的想法一样,他惊叹道:“八十万大军,如此大的数量,江东多半是要亡了!”

  另外一个家臣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不一定,只要我们现在安排使者出使江东,与江东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王思明和陶然儿,那么,王思明与陶然儿的东征不一定成功!”

  李信志明白过来,这些家臣想出来的自救的办法,就是要江南与江东合作,一起对抗王思明和陶然儿。

  抱团取暖,存活率肯定大大增高,另外,以前在中原入侵江南的时候,江东也增援过江南。

  然而,想着他要与他的情敌孙赫武一起对付陶然儿,李信志本能地不愿意,谁愿意和自己心爱的女人战场上相见,除非是没有选择,到了最后一步的时候。

  另外,就算江南想与江东合作,心气高傲的孙赫武还不一定愿意呢。

  不过家臣们既然一致认可要与江东联手,那么,他也不能拂他们的意。

  因此,李信志对家臣们说道:“这是一个办法,那我安排使者出使江东吧。”

  家臣都松了一口气,李信志为了让家臣们不再在他面前如同麻雀一般叽叽喳喳,果然安排了使者出使江东。

  十天之后,在焦急如焚的等待中,王思明与陶然儿的队伍都在路上走了半个月了,使者回来了,果然如李信志事先料到的,孙赫武拒绝与江南合作,他甚至出言讽刺。

  这一个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李信志摇了摇头,无奈地对所有家臣说道:“你们看,人家不愿意合作,这个办法行不通。”

  一个家臣摸着自己的胡子,一脸的迷惑不解,对李信志缓缓地说道:“主公,这个很奇怪啊,按理来说,江东不可能不同意呢,加上我们江南的大军,孙赫武不是更有信心对付王思明和陶然儿吗,为什么他不同意呢,我们两国联手,对于江东来说,这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啊,微臣对于这件事,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这件事简直迷雾重重,蹊跷至极。

  李信志苦笑一声,对他说道:“事实就是如此,想不通也没有办法,所以你们想我与江东合作,这件事泡汤了,以后不要提起,到此为止。”

  江南的前途仿佛更加黑暗了,如同狂风暴雨中,一叶飘零的小舟。

  众位家臣沉默了。

  可是过了一天,家臣们又全部商量好似的,齐刷刷地到李信志的书房里来,向他进言。

  一个家臣说道:“主公,为了自救,我们只有想出另外一个办法了。”

  还有一个办法?李信志扬起一道眉毛。

  江南最值得骄傲的是,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家臣。

  一个家臣大声说道:“对,主公,你可知道,这一次王思明东征带了多少人马?”

  李信志说道:“八十万,我之前不是听你们说了吗?”

  “对!“那个家臣微笑起来,大声说道,“我们江南总共也没有八十万人马,这说明什么,说明王思明这次东征,志在必得,他肯定是举全国之力,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后方空虚!我们可以趁虚而入。”

  后方空虚?

  李信志看着那个家臣,心中一动,眼前一亮,家臣说得没错,王思明这次东征,肯定是举全国之力。

  家臣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地说道:“主公,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如我们趁此机会,入侵中原,只要攻下了长安城,让王思明无家可归,那么,王思明短时间内想攻打江南,吞并江南也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因为我们入侵中原,他担心后方失守,会回过头来保护长安,这样他的东征就失败了,只要他放弃了东征,那么这种三足鼎立三国并存的局面,必定会长久地持续下去!”

  李信志明白过来,原来家臣是希望他率军攻打长安。

  他的心思活络起来,这个办法可行,的确是自乱世求生存的一个好办法。但是——

  也不知怎么回事,他的内心,总是隐隐地觉得不太妥当。李信志仔细想了想,却一时之间,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他看着所有的家臣,对他们问道:“是你们所有人的意思吗?”

  家臣们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道:“是,请主公早做决定!”如果延误战机,可能江山不保了!

  李信志沉默了,他隐隐地觉得不安,他本能地不想去攻打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