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6节(1 / 2)





  “应该是美国的机床厂,或者他们的协会之类的,一篇采访而已,推广一下只是随手的事情。”

  齐丰根本不理解:“没必要吧,这才多大的事儿?”

  许如意却知道,这不在于事儿大,而在于揭露日本人的阴险,这是一种隐晦的宣传。

  齐丰虽然努力去了解这个行业,可能也知道一些知识和数据,但他不是许如意,许如意是从后世来的,太知道此时的日本机床业给美国的机床业怎样的冲击!

  美国机床行业马上就要被日本机床行业吃掉了。

  他们所有新增出的需求,并没有被本土机床厂接收,而是都归了日本机床公司。

  因此,在1982年,美国机床协会不得不对日本机床进口实行限额,为的就是保护本土公司。

  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对任何可以打击到对方的办法,都去试一试,推一推,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目前一些事情还未发生,许如意也不能说的详细:“长期的宣传就会造成刻板印象,自然会引起美国人对于日本机床公司的厌恶。就跟他们如此宣传夏国一样。水滴石穿的事儿,不用太大,坚持就行。”

  这点齐丰是知道的,他无奈地点点头:“也是。不过这样的话,这条新闻势必最近会被不停提起,你不是想只在美国走个过场,在其他国家转载宣传吗?这动静可不小!怎么办?长崎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许如意压根不怕。

  她没准备在美国下功夫,是因为数显装置在美国安装率已经超过了五成,而且美国的机床虽然在后世丧失了市场,但在现在还是强者。燎原厂暂时也进不去。

  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不停地和长崎机床厂一并提起,她干嘛不要啊。

  虽然现在他们进不去美国,可不代表以后不去。

  许如意笑着说:“那就让他们宣传,适当的话,咱们也可以帮忙增加一下曝光,别让热度凉下来。而且趁机往其他国家转发,这消息来源可更让人相信了。”

  齐丰应了一声:“好!”

  许如意倒是没想到,在八十年代,她还会面临两个国家的媒体宣传狂潮。

  夏国这边人民报的专访,直接将燎原机床厂参加国际机床展并取得了好成绩的消息,传到了全国各地,无论是机床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知道了在南河省有这样一个工厂,居然不但能够在广交会上赚外汇,还能去外国赚他们的钱!

  这年头外汇异常重要,所以燎原厂这种跑出去的做法,赢得了不少喝彩。

  他们厂不但接到了很多的贺信、电话,甚至还收到了不少机床厂和其他厂子的来电,说是想要来参观学习,也想出去赚外汇。

  这在八十年代可是非常流行的做法,而且还能增进相互之间的联系,许如意就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关于国外展会的资料拿了出来,还让出国的同志各自写了一篇所见所想,汇在一起,如果来参观学习就当是课本了,如果不来,也会免费邮寄赠送,让大家看看,国外的展览是什么样。

  倒是得到了不少厂子的称赞。

  如果说人民报在大面积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是扬名,那么179家报刊刊登的那一篇《机床升级改造的意义》,则是真正的在基层范围内,引起了注意和共鸣。

  虽然在国外,数控机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在国内,也有了不少的研究和落地,但其实在基层很多人对于数控、数显还是陌生的。

  尤其是,这个行业很多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数控和数显一看就是很高大上的设备,还带着显示器,大家一听第一反应就是,我们手工就挺好,这东西肯定又贵又难操作,没这个必要。

  而在这篇文章中,许如意就像是个幼儿园的老师,从数控和数显的定义区别入手,几乎是将这门技术揉碎了讲给大家,这是什么原理,比之人工操作有什么样的优势。

  当然,最重要的是成本,许如意直接将改造的成本和利润完全算了出来给大家看,譬如一台立车装上两座数显,在国内的价格是7000元。这一年就可以新增1140工时,按着正常的工时价格来计算,一年可以多产生12000元的利润。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况且,不仅仅是多赚钱了,数显装置还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精度,减少辅助工时,这又是一笔隐形的财富。

  比之大家偶尔能接触到的专业期刊,这篇文章真的是太详细了,就像是各家的技术员和会计合在一起,跟你在这儿掰扯,这东西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装上有啥好处,这下可都能看懂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普及性文章,如果是发在了机床报这样的全国媒体上,其实效果不会特别好,一方面是常年订阅这些报纸的人员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另一方面是,需要这些知识的人,其实拿不到这些报刊的。

  否则的话,为什么许如意当初拿着老师的过期杂志,居然还能卖出去几十块钱?还是获取知识渠道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放在这179家期刊上,就不是问题了。

  他们不是厂办就是学校办,大部分都是内刊性质,这样反倒是有个好处,能切切实实的让这部分基层厂子都看到这篇文章,从而了解改造升级需要付出多少,又会得到多少。

  更何况,又因为不带有盈利性质,所以一些在大刊上不能写的内容,在这里面也都是可以写出来的,譬如许如意还写道:他们提倡升级改造就是想要提高国内各厂的效率和利润,燎原机床厂会根据各厂的情况作出详细的分析,这里面还包括需要投入多少,多长时间收回成本,利润能提高多少,满意了,才签合同。

  这些可爱的主编们,居然都没有给她去掉,而这一条,也是让很多厂子动心的原因——谁家也不富裕,能够实打实地知道,自己不会亏本还能赚钱,明明白白地签合同,这才能放心改造啊。

  所以,文章在这179家报刊一发表,回来后就没事干的张元他们,终于也忙活起来了。

  倒是美国那边,齐丰经常会给许如意打电话报告一下进程,震惊体既然能够脱颖而出,的确是有优势的,它可以在短短的标题内,制造最大的悬念吸引人看下去,所以即便有人抨击这样的题目一点都不文雅,可在美国也迅速的流传开来。

  用齐丰的话说:“简直到处都能看见。”

  同样能到处看见的,就是对震惊体怎么来的溯源,很多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尤其是再配上这样的名字:《惊!原来震惊体是这么来的!》《美国人都知道了,震惊体居然来自日本》《震惊体怎么来的,男的看了沉默,女的看了流泪!》

  想坚持住那是不可能的,但凡看,就会知道,一切的来源就是日本的长崎机床厂在日本的国际展会上出于嫉妒,违反规定进行的一次不正当竞争!

  所以,不过寥寥数日,不但长崎机床厂,就连日本机床行业的名声都坏透了!

  在大家看来,他们自己没本事卖不过别人——溯源删去了他们卖的具体东西。还不正当竞争——溯源删去了图尔机床厂,直接用长崎机床厂代替。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国际机床展上,他们居然能这么干,这不但说明日本国际机床展根本就不公平,还说明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不知道使用多少花招!

  不少美国人都认为,应该反对日本机床进入美国!

  许如意这才知道推这一手的意义——他们在为进口机床限额造声势,原来这一局里,没一个是笨蛋。

  当然,长崎机床厂美国分公司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仿佛是突然间出现的,一下子就风靡了起来,现在满大街都是。起源是这个。”工作人员将一份印着《美国人都知道了,震惊体居然来自日本》的报纸递给了负责人入江友。

  入江友皱着眉头看了看,燎原厂和图尔厂的冲突其实就是一件小事,所以入江友完全不知情,看到后,自然也是很吃惊,立刻打了电话给了川田祥太汇报,并且将这份报纸传真回了总部。

  川田祥太是一边接电话一边看的报纸,听了后直接就骂了一声:“八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