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章众生之托(1 / 2)





  (42)

  陶然儿率领江南二十万大军北上进京。

  虽然是急行军,队伍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行进得比较缓慢。因为人数众多,士兵们如同蚂蚁一般,浩浩荡荡,有时候,陶然儿在战车里挑开帘子回望,感觉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见首不见尾,再加上,江南北上进京,与江东一起争夺天下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陶然儿率领大军北上之日,已经如同疾风一般传播开来。

  所以,陶然儿的大军所到之处,因为仍然是在江南的境内,受到了沿路百姓热情如火的欢迎。

  知道是自己国家的军队,要去统一天下,平定乱世,百姓们十分激动欢喜,与此同时,伴随着骄傲得意。

  他们打听到军队行进的时间地点,然后准备了一箩筐又一箩筐的鲜肉水果,还有酒水大米等等,早早地等候。

  士兵们看到自己是正义之师,如此受百姓爱戴,自然是更加激动自豪。

  陶然儿因为是女扮男装,所以长时间都坐在战车里面,不方便露面。但是战车外面发生的事情,她却一清二楚,再加上忠文和常胜两位将军总是按时地向她汇报军队行进的时间和地点,所以陶然儿非常清楚。

  她在战车内摇动着扇子,沉默地看着热情如火的江南百姓,他们面带笑容,无比真诚热情地看着她的军队的士兵。

  对于这种事情,陶然儿的感觉就是好像她率领的是解放军,粉碎了吃人的旧社会,建立了新的国家似的。

  这些江南的布衣百姓,如果是长辈,看到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年轻的姑娘们,她们看着年纪相仿的士兵时,眼睛如同星星般闪闪发光,双腮仿佛盛开的桃花,在两两凝视间,已经芳心暗许,甚至有送罗帕荷包等私物定衷情的。

  陶然儿看着微微笑起来,心想着,怪不得现代的那些建国将军们说,百姓是水,军队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此时此刻,百姓的真诚热情,发自内心的喜爱,证明了陶然儿的出征是对的。

  她代表了百姓们的热切梦想,即平定乱世,统一天下,为天下苍生换取一个太平盛世。

  原来她这次背负的是众生之托啊,乱世的硝烟持续得太久了,人人都渴望太平盛世的到来。

  当君心与民意获得和谐的统一时,那么就是顺应了历史的洪流。

  一开始,陶然儿出征北上进京的原因很简单,她只不过是为自己着想,为她的孩子小米粒着想,她受不了李信志有越来越多的妃子,她想逃离江南后宫,她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又要上阵沙敌,甚至有极大的可能会战死沙场,因此,她才坚持着出征北上,要统一大业的。

  如今庞大的军队已经走出了临安城,行进在江南的领土上,她才悄然发觉,她在做一件非常伟大有意义的事情!

  假如她北上成功,平定乱世,统一天下,那么,她不只是为小米粒换取了一个太平盛世,她是为天下苍生迎来了和平!说句大言不惭的话,这样的丰功伟绩,她陶然儿的名字肯定会载入史册!

  她这是众生之托啊,

  陶然儿想到这里,内心立马觉得责任重大,大有铁肩担道义之感,与此同时,因为发现了此行的意义非凡,一颗心轻松不少,与李信志和小米粒的离别之痛淡了许多,对小米粒的思念之痛也轻了许多。

  真正杰出的人,是幼吾幼,老吾老的,将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将别家的老人当作自家的老人一样孝顺。

  因此,有一次,队伍看到沿途站着的几十上百个江南的百姓,他们挑肩提桶的来迎接他们,箩筐里放满了各种食材。

  陶然儿在人群中看到一个胖胖的两三岁的小孩,模样与小米粒有一点点相似,母爱立马渊滥成灾,她叫忠文颁布命令,喝令队伍停下来,与百姓说说话,休息一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