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8章争取了时间(2 / 2)

  大家想到这里,也就放松下来,甚至有点高兴了。大家开始满面笑容地议论纷纷,眼里闪着希望之光,他们纷纷夸奖道,皇后娘娘果然是江南第一谋臣。

  李信志也松了一口气,对属下缓和了语气说道:“安排一个使臣到江东去,就说江南同意了他的条件,希望他信守承诺,明天撤军。你们还有意见吗?”

  李信海嘴巴动了动,他本想说什么的,对于李信志的态度,他有些怀疑,因为对于向江东称臣这件事上,李信志一直是主张称臣的,所以这一次,也许他不是假装向江东称臣,而是真心实意。但是现在,除了假装向江东称臣,求得存活下去的机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李信海思量再三,还是沉默了。

  江南的朝臣一致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说道:“没有意见。”

  于是,使臣很快安排出来到江东传达消息去了。

  孙赫武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君子,收到江南愿意向江东称臣的讯息后,第二天一大早,江东百万大军如同退潮的海水,撤得干干净净,临安城的危机过去了。

  聚集在临安城上空的乌云突然间全部消失,明媚温暖的太阳出来了。

  对于临安城的每一个人来说,江东大军一大早就撤得干干净净,那种感觉,就好像原本在一个黑暗的笼子里呆了一个多月,如今终于被放了出来,重见天日一般。

  临安城的四个城门终于可以重新打开了,百姓又开始进城出城,做生意,走亲戚等等,开始正常的生活了。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春意更浓了,临安城的街头杨柳吐绿,桃花盛开,临安城的郊外,大片大片的樱花,如同粉红色的云雾,连绵五十多里地,空气是湿润的,春风是温暖的,临安的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甚至骑着马坐着轿跑到临安郊外去踏青。

  战争的阴云已经远离,仿佛太平盛世已经到来。

  陶然儿的肚子又大了一些,胎儿已经会像一条鱼儿似的在她的肚子里游来游去了。

  王湘竹的肚子也大了许多,李信海并没有信守承诺,去东边的海域支持孙赫武,他现在信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甚至希望丰臣秀吉的部队十分庞大有力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江东的势力,最好一鼓作气,将江东打得奄一息,如此一来,江南就不必真的向江东称臣了。而且在江东差不多要咽气的时候,他李信海率领大军可以给江东送上最后一刀,这样,天下就属于江南的了。

  这些天,李信海坐在自己的王府,得意又阴暗地畅想着江东与倭寇的战局。

  对于江南李家其它兄弟来说,江南向江东称臣,孙赫武因此退军,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假意称臣,是权宜之计,不是真的,因此,没有一个人会真的等孙赫武来分封领土。

  只有李信志和陶然儿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特别是李信志,他是一个君子,君子重诺,他想着有一天,孙赫武来分封江南的领土时,江南那些大将和家臣肯定又会沸反盈天,不守信诺,现在的和平只是暂时的和平,更大的战争风云还在后面。

  虽然天气越来越暖和,城里城外,各种鲜花盛开,摆脱了战争的阴云,大家又开始过起了安居乐业的和平日子,梨花、桃花、杏花、李花、迎春花、玉兰花、蜡梅花,如同选美的美人,在江南的各个角落,竞相开放,吐露着芬芳,可是李信志的心头,却像灌满了铅,沉甸甸的,他一天到晚面色苍白,紧锁着眉头,走路的时候,步子如同灌满了铅,他总是看着远方,仿佛若有所思。

  陶然儿将这些一一看在眼里,便想安慰开解李信志,如果是往年,在春天这个季节,是李信志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喜欢当农民,他喜欢播种,所谓“春种秋收”,所以每到立春谷雨这些节气的时候,李信志就会一天到晚满面笑容,兴奋地得像一个孩子,走路如同踩着弹簧,他穿着深蓝色的布衫,扮成农民的样子,骑着马,微服出宫,去田间地头,向农民打听去年的收成以及今年的计划。

  但是今年,他一直幽居在江南的皇宫当中,长时间呆在书房里,唉声叹气,仿佛得了大病似的。

  他的心里有异常沉重的负担。

  陶然儿心想,现在孙赫武忙着在东边海域扫除倭寇,江南获得了暂时的和平,那么,不如将她有了身孕的消息告诉李信志,也可以让他开心一点。

  陶然儿原本是打算等到江南消除所有的危机,大家都过上了太平快乐的生活,她才决定告诉李信志她又成功怀上宝宝的好消息,可是现在看来,太平可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来,如果再不告诉信志,她的孩子都要出生了!

  另外,信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像泰山压顶一般,她担心长此以往,信志会扛不住压力,整个人会崩溃。这些天来,他的心一直很苦恼,因此,不如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他快乐一下,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苦中作乐。

  因此,这一天,陶然儿去书房里找李信志,外面阳光灿烂,花园里的各种花儿竞相开放,有的红得似太阳,有的白得像月光,有的是粉红色的,像小姑娘的脸蛋,蝴蝶也像一个朵朵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发出嗡嗡声,十分地忙碌。

  天气很暖和,整个人都懒洋洋的,空气里弥漫着各种花儿交织的甜香,陶然儿从立春宫走出来,一路缓步慢行,信步走来,身上已经被太阳晒得懒洋洋的,十分舒服,这样的好天气,呆在阴冷的房间里,简直是浪费呢。

  可是这样明媚的春光,李信志却躲在阴暗的书房里不出来赏春,这实在是不像他的性格。

  陶然儿走进书房,李信志坐在阴暗的角落,捧着一本书在看着,书房的窗台,那里有阳光照着,十分明媚,一只百灵鸟飞到窗台,在那里唱着动人的歌谣,仿佛是在呼唤李信志出门去赏春。

  但是李信志好像没有听见,也没有看到。他像是聋了,哑了。

  陶然儿走到李信志的面前,对他笑道:“相公,天气那么暖和,不如我们出去走走。”

  李信志才放下手中的书本,看了陶然儿一眼,努力笑笑,站起来说道:“好啊。”

  对于陶然儿的要求,他总是百依百顺的,不过从他忧愁的眼神里,陶然儿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心情出外去赏春。

  两个人在花园里散步,李信志总算走到春天的阳光中来。阳光照满了他全身,金色的光线落在他俊逸的脸上,可是他的神情却充满了阴霾,唉——仿佛他的心被冰雪覆盖。

  陶然儿看着李信志好像仍然不开心,眉头贤锁,眼神沉郁,她对他笑道:“相公,往年的春天,是你最高兴的季节,你每天总是忙进忙出,就算不去看农夫播种,也会在花园里种一大堆花花草草,可是今年,你很反常啊。”

  李信志长长地叹一口气,对陶然儿沙声说道:“然儿,我何尝不想高兴来着,可是我想着,我那些兄弟,他们只是假意向江东称臣,等到孙赫武平定了东边的倭寇,他肯定会卷土重来,到时候江南失信于江东,一场大战肯定不可避免,唉,我一直在为这件事烦心。”

  陶然儿笑道:“相公,乐观一点,也许,孙赫武会死在倭寇的手下?”凡事都有可能。虽然她并不希望孙赫武死在倭寇的刀下,此时此刻孙赫武率领大军拼命抗倭,他绝对是一个百分百的民族英雄,她怎么舍得一个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死在日本鬼子的刀下?

  李信志看着远方,轻轻地说道:“孙赫武不会死在倭寇的手下,另外,就算孙赫武死在倭寇的手下,天下落在我李信志的手上,我仍然像从前一样天天忙着处理政事,我又有什么好开心的?那么,不落在我的手上,落在我那些兄弟手上,他们个个好像很能耐,七个人团结起来凝成一股绳,也许天下无人能敌,是一条巨龙,可是他们不团结,互相不信任,也互相瞧不上,人人都想对江南的未来指手划脚,他们如此不团结,就成了虫,他们中,不管哪一个,都镇不住这个乱世,所以如果江山落在他们任何一个人手上,乱世不会结束,反倒,可能会为了权力,兄弟残杀,江南分崩离析,之前,信海要杀你,小七与他大打出手的局面你都看到了,我说的不是没有可能,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不是我杞人忧天。”

  陶然儿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信志说得没错,他的担心都不是多余的。

  李信志低叹一声,对陶然儿暗哑了嗓子说道:“所以我是真的诚心实意向孙赫武称臣,我也想去东边帮他抗倭,可是我那些兄弟不会答应的,他们已经被权利和欲望蒙了心,分不清谁是敌谁是友,拎不清大局,然儿,其实只要天下太平,向孙赫武称臣又有什么关系呢?”